9月1日,科技部發布的《科學技術活動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正式生效,對6大類主體、64種科研違規行為亮出“組合拳”。
“這次(ci)新規(gui)定劃定了(le)底線,明確了(le)界(jie)限,以‘零(ling)容忍’態度(du)堅(jian)決遏制科(ke)研人員(yuan)反映強烈(lie)的科(ke)技(ji)活動違(wei)規(gui)行為,將進(jin)一(yi)步(bu)推動建設風清氣(qi)正的科(ke)研生態。”科(ke)技(ji)部科(ke)技(ji)監督與(yu)誠信建設司司長戴(dai)國慶說。
戴國慶介紹,《規定》覆蓋了科學技術活動的受托管理機構、受托管理機構工作人員、科學技術活動實施單位、科學技術人員、科學技術活動咨詢評審專家、第三方科學技術服務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等6大類主體、64種違規行為。在處理措施方面,視違規主體和行為性質,可單獨或合并采取包括終止、撤銷有關財政性資金支持的科學技術活動;追回結余資金,追回已撥財政資金以及違規所得;撤銷獎勵或榮譽稱號,追回獎金等10類處理措施,違規行為涉嫌違反黨紀政紀、違法犯罪的,移交有關機關處理。
戴國(guo)慶(qing)表示,《規(gui)定》明確(que)的(de)違規(gui)行(xing)為(wei)包括在科(ke)學技術(shu)(shu)活(huo)動的(de)申報、評(ping)(ping)審(shen)、實施、驗收、監督檢查(cha)和(he)評(ping)(ping)估(gu)評(ping)(ping)價等(deng)活(huo)動中提供虛假材料,實施“打招呼”“走關(guan)系”等(deng)請托行(xing)為(wei);抄(chao)襲、剽竊、侵(qin)占(zhan)、篡(cuan)改(gai)他(ta)人(ren)(ren)科(ke)學技術(shu)(shu)成果,編(bian)造科(ke)學技術(shu)(shu)成果,侵(qin)犯他(ta)人(ren)(ren)知(zhi)識(shi)產權等(deng)此類公眾關(guan)注度較高的(de)違規(gui)行(xing)為(wei)。
戴國慶介紹,《規定》有一個亮點,就是科研誠信嚴重失信行為要按程序記入國家科研誠信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庫,41個部門據此實現聯合懲戒。戴國慶說:“這對潛心科研的科技工作者來說,也是一種公平。因為有的人通過投機取巧和弄虛作假獲得政府科技資源,對于潛心搞科研的人來講就是一種不公平,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戴國(guo)慶介紹,《規(gui)定》還有(you)一大亮點,就是(shi)壓實從(cong)事(shi)科研活動的(de)(de)科研院(yuan)所、高校(xiao)等單(dan)位(wei)的(de)(de)第一主(zhu)體責任(ren),對于個別(bie)科研機構(gou)“家丑不外揚(yang)”的(de)(de)做法,要求強化擔(dan)當、履職盡責,加強內(nei)部(bu)管理(li)和(he)作風(feng)學風(feng)建設,對單(dan)位(wei)的(de)(de)“護短”行為也將(jiang)依規(gui)進行處理(li)。
戴國慶說:“在《規(gui)(gui)定》里面,有一條專(zhuan)門寫到(dao)對于隱(yin)瞞、遷就、包(bao)庇、縱容或者參與(yu)本單位(wei)科(ke)技(ji)人(ren)員的違法(fa)違規(gui)(gui)活動行為的,也是一種(zhong)違規(gui)(gui)行為。”
“一分部署(shu),九分落(luo)(luo)實(shi)”。科(ke)技(ji)部科(ke)技(ji)監(jian)督與(yu)誠信建設司(si)副(fu)司(si)長馮(feng)楚建表示(shi),為了《規(gui)定》有(you)效落(luo)(luo)實(shi),科(ke)技(ji)部將加(jia)強監(jian)督,督促《規(gui)定》的(de)落(luo)(luo)實(shi)情(qing)況,形成科(ke)技(ji)界對(dui)嚴懲(cheng)科(ke)技(ji)違規(gui)行為的(de)共同認識(shi),要確(que)保(bao)它真(zhen)(zhen)正貫徹落(luo)(luo)實(shi),核心在于真(zhen)(zhen)管(guan)(guan)、敢管(guan)(guan)、嚴管(guan)(guan)。